共享智慧 众筹成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济南市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则是“以百姓心为心”。他们经过四年的“战略”规划和持续奋战,让薄弱学校及城郊学校的孩子与城区优质学校孩子一样“春暖花开”,共同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

    以“立德、立功、立言”著称的明代著名教育家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市中区教育部门领导既“知”又“行”,其心有百姓,“岂虚言哉”?

    市中区教育人知难而进,“上下而求索”,坚持共享与众筹的现代管理理念不动摇,组建办学集团,在付出巨大心血与努力的同时,收获了累累硕果。 

打破校际堡垒,实现资源共享

    市中区是省会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多年来,市中区教育以打造“名校云集、名师辈出、社会满意”的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己任,打造了一批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的品牌学校,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然而,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软硬件、管理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老百姓“上好学”的诉求与“好学校”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市中区教育部门领导认为,差异就是资源,借助集团化办学,市中区教育大力推进高位均衡,加速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集团化办学打破校际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还消融了彼此之间的心理屏障。它让集团内各个学校的师资、课程、课堂等成为共享的资源,同时,精神、情感、良知、追求等更高层次的资源也实现了共享。

    从输血到造血 实现优质师资共享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当一些资源丰厚的名校从全国各地不择手段地“引进”人才的时候,济南市市中区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优质学校的名师持续不断地输送到了新建及城郊学校。这不但遵循了天道,而且也有了人道。

    育英中学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已经拥有一大批优秀老师。而属于育英教育集团的育秀中学,由于地处偏僻,教师流动性强,任教者多系新招的年轻老师。

    集团化办学为育秀中学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育英教育集团理事长黎军在育英中学全体教师大会上郑重地发出了动员令:“育秀成不成,证明育英行不行!”他要求领导班子和老师们把育秀中学的事,当成育英中学自己家的事,派出几位擅长管理、自身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常驻育秀校区,还选派了包括学科骨干教师在内的数十位教师到育秀校区工作,基本覆盖了育秀中学初中阶段全部学科,搭建起了一个结构合理的阶梯式干部教师队伍框架。

    说起优秀师资共享,巾帼不让须眉的经十一路教育集团理事长王新梅自豪地说:“推进教育均衡是我们集团每一位干部教师义不容辞的事。”“到陡沟小学交流是去创业;到陡沟尽自己的力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无上崇高与光荣;好的干部要派到陡沟去,好的老师要到陡沟去交流!”这已成为经十一教育集团人的共识。四年来,经十一路小学、陡沟小学共交流干部教师47人,副校长4人,主任3人,大队辅导员2人,教师38人。其中,有爱生如子的张美霞老师,有每天往返60公里从东城到西城的刘震主任,有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朋友照看的李颜、李焕、米蕴老师,有带着孩子到西部租房的胡良鹏老师……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陡沟小学,以前不为老百姓认可,生源外流年年增加;可现在,却成了老百姓的孩子向往的学校,不但生源不再外流,反而出现了回流现象。

    据区教育部门领导讲,四年来,全区推进集团内干部教师流动,并通过外出培训,提升教师素质。2013年153人,是在攻坚克难反复动员的基础上进行的。2016年全区交流教师507人,超过了政府部门规定的不低于在职教师10%的目标要求。教师培训,2014年是550人次,而到了2016年实现了一种井喷式的增长,可谓吹响集结号,达到了3.1万人次,而且还把名师送出国门,到美国、加拿大、芬兰、英国学习先进理念。更可喜的是,干部与教师的交流与培训,已经升华为一种自觉自愿行动,并在交流、培训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在与集团理事长交流的时候,笔者十分感慨,他们在不惜“血本”地为分校“输血”时,又都在竭尽全力地为各个分校“造血”,并让他们自身具备“造血”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资共享机制的建立,还有一种大爱在传播,一种境界在升华。

    无条件打包输送 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经五教育集团刚刚成立,阎莉理事长便对经五路小学已有的优质课程进行“课程打包”,很快在整个集团构建了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并在“培训跟进、师资流动、物资共用、校区联动”等方面做足文章,让其优质课程走进集团内的所有学校。经五校区举行阳光少年节、社团课程开放周,经八校区的同龄人也来了,原本一个校区的节日成为两个校区孩子们欢聚的海洋。40多个社团课程,十几个团队游戏,学生共同参与,一起享受经五丰富的活动课程,教师深入观摩课程实施,体会学习,激发起创新课程的火花!

    渐渐地,“课程打包”从龙头校辐射到取得阶段发展的新建校、兄弟校。集团哪个校区的课程精彩,大家就自觉到哪个校区“取经”。从学生到老师,从学习到管理,从共享到创新,“课程打包”激发起大家共同发展的心气!

    共享,让一切变得顺心顺气,事事如意。当形成集团课程之后,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据阎莉讲,经八路小学的足球、经九路小学的篮球与经五路小学的乒乓球,都已经形成了各自品牌。

    每每谈起课程共享,纬二路教育集团理事长烟文英兴奋不已。因为集团已经形成学研共同体的研究机制。集团拥有三个学研共同体:集团首席班主任工作室、集团精锐研究团队、交流干部组成的课程改革共同体。三个共同体都在不同领域推动着集团各校区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烟文英理事长介绍,因为有了这种研究机制,不管身在哪所学校的老师,都会有共同参与研究的义务与责任,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集团化办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品质教育,开发品质课程,培养品质教师和品质学生,让每一位老师拥有自己独特的专属课程。”

    实验教育集团理事长孙金葵介绍,实验初中的教师无论走到哪个校区,都能成为课程开发主体,让品牌课程实现拓展。以大型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课程体系,是各成员校携手共进、有机融合的契机,是形成集团共性发展特色的助力加速剂。作为龙头校的实验初中主导开展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德育课程,诸如学子论坛、名家进校园、三十公里徒步黄河、济西湿地20公里徒步、十四岁青春礼、学生话剧节、英语剧展演、植树节种下励志树、心理健康周等,都被联盟校借鉴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获得师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

    集团内合作共赢 实现教学成果共享

    杜威说:“教室是教学的实验室。”要开展教育改革,首先即从教室里的课堂教学开始。自2006年至今,二十七中在武树滨校长的带领下,一直进行着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2013年10月成立二十七中教育集团的时候,已经构建出了合作学习的理念系统、教学流程、评价方略等,并在山东甚至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让其他三个校区的老师们更好地共享这一改革成果的“美味”,集团理事会决定让他们走进二十七中合作学习课堂,同时,通过每月集团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统一安排合作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将二十七中的教育教学年会改为集团年会,展示一年来各校区在合作学习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

    目前,各个校区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七贤中学“四环节”合作学习模式:自主预习——互助学习——点拨指导——应用提升,成为一盏明亮的灯。普利中学“AC”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渐趋成熟,已飘洒出淡淡的清香。就连2014年8月刚刚开办的舜华学校初中部的课堂也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展示、争辩、操作的有序互动……

    理事长武树滨认为,合作学习之所以在各个校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比较快地产生效应,一是集团注重引领,它是学校发展的智慧动力来源;二是各校区注重创新,各学校的发展成为集团发展的合作动力来源。两大动力来源之间不断实现相互转换与发展,也就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

    纬二教育集团分水校区执行校长吕华感慨地说,分水岭小学是一所城郊学校,正因为集团的分享机制,激活了这所学校的潜力和教师的活力。课程改革中分水校区的教师不再孤单,请来纬二校区的年级组长指导主题课程;为参加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城郊学校班主任大赛,集团首班工作室出谋划策,为尹莎莎老师最终获得小学组大赛之冠立下了汗马功劳;交流干部组建的集团发展共同体,建立了每月校区轮值开展学导课堂研究就像巨大的推手,推动着分水校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孩子们正在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呈现出各自的优势,所谓的薄弱学校,也有优质学校不具有的资源。它不仅以场地、周边环境等固化形态呈现出来,还会以真诚、友善、以苦为乐等精神形态让优质学校的老师敬而仰之。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出优质资源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未必就有的优质资源。经十一校区地处市区黄金地带,场地小,经十一教育集团2016年全员运动会就开到了宽敞的陡沟校区。“41辆大巴同上阵,2000余名师生、家长共运动”,让两个学校的孩子们难忘。  

激发生命潜能,加速自我超越

    孟子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巨大的生命潜能,他甚至说:“人皆可以为尧舜。”集团化办学激活了校长与老师们沉睡了的潜能,让很多人在大大增加工作强度的时候,有了乐此不疲且锐气四射的生命气象。

    总校干部教师迎来机遇,再创辉煌

    胜利教育集团王念强认为,为了激发大家的生命潜能,作为理事长,就要敢于放权,放手放心地让刚刚走马上任的分校执行校长积极自主去工作。

    对此,位于领秀城小区的育秀中学小学部执行校长李伟深有感触:“王校长把办学的自主权彻底交给我,让我大胆去干的时候,因为有了信任,也就有了责任与动力。”集团化办学为李伟提供了一个机遇,让她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李伟告诉笔者,有一位叫纪冬的英语老师,和她一起从胜利大街小学走出来到分校创业。先在育秀小学,2015年又跟着她走到育秀中学小学部。身兼教学、教务管理、上课、评课等职责,从早忙到晚,风风火火。可工作干得有条有理,而且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李伟常常说:“这所学校没有我照样运转,可没有纪冬,却绝对不行。”一席话,一份真诚,演绎出生命的光芒。

    市中区教育部门领导认为,集团化办学就像利剑,割掉了教育上“各自为政”的“封地”。在打破校际间“人才围栏”的同时,让“学校人”变成了“集团人”。在不断加大集团内干部教师交流力度,盘活人力资源的时候,让一批龙头学校的“老副手”与“准干部”在新建校、城郊校、潜力校找到施展才华的空间,使“名校好干部+集团潜力校”成为“人才培养新天地”。

    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几所学校,而且还要让薄弱学校起死回生,让新建学校办一所成一所,这对于每一位理事长来说,不仅会大大增加工作量,还有意想不到的难度与压力。也许有人会感到,他们一定是负重而行,苦不堪言。可是,在笔者与一位位理事长交流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个个意气风发,神采奕奕。于是,有人说,集团化办学就是把火种、温暖,连同竞争一起播进地里,让他们人人有了胆识,有了信念,有了第二个春天。